日前
住房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印发
《完整社区建设案例集(第一批)》
总结梳理了10个完整社区建设典型案例
其中
重庆市九龙坡区民主村社区
入选并向全国推广
住房城乡建设部凯发k8官方官网截图
是指在居民适宜步行范围内有完善的基本公共服务设施、健全的便民商业服务设施、完备的市政配套基础设施、充足的公共活动空间、全覆盖的物业管理和健全的社区管理机制,且居民归属感、认同感较强的居住社区。
重庆市九龙坡区民主村社区
完整社区试点建设情况
↓↓↓
民主村社区隶属重庆九龙坡区谢家湾街道,位于杨家坪商业步行街和万象城商圈之间过渡衔接位置,与长江距离约650米,试点范围包括民主村社区以及毗邻的劳动一村社区、直港大道社区部分用地,东西宽约700米,南北长约750米,该区域涉及的三个社区城市肌理和建筑风貌较为统一,因此可视为一个整体开展完整社区建设。
旧貌换新颜,民主村迎来蝶变(资料图)。曹鸣鸥 摄
社区常住人口8744人,建筑面积约76万平方米,主体为原重庆建设厂配套家属区,保留着上世纪50年代的苏式红砖房等历史建筑,大量多层住宅建设于上世纪90年代。
民主村社区自入选完整社区建设试点以来,统筹相关资源,系统谋划、稳妥有序开展各项工作。目前民主村一期建设项目已完工开放,正在启动二期建设。
①
体检先行、深入探索
完整社区建设路径
民主村社区坚持“听民意、解民忧、疏民怨、惠民众”,按照“体检出来的问题就是完整社区建设的重点”的工作思路,因地制宜构建住房、小区、社区维度的体检指标体系,系统查找主要问题。在开展社区体检时,同步开展“三师进社区”活动,探索运用“三师驻场调研”“市民医生”“居民议事堂”等多种形式的“社区规划建设工具箱”,让每一位居民都能参与社区更新建设方案,为治理社区建言献策。
民主村里路路通,居民出行有保障(资料图)。曹鸣鸥 摄
经过居民决议、区级决策等流程,合理区分先后缓急,将设计方案逐步转化为违建拆除、建筑外墙整治、道路改扩建、水电气改造,增设停车位、文化休闲设施、体育健身设施、无障碍设施、“一老一小”社区配套设施、社区服务中心等项目库,并对实施项目进行监督管理,确保建设进度与质量。
一期实施后,开展设计复盘、居民考评、商户共商等后续举措,系统性评估实施结果,为后续更新建设、形成长效运营机制提供支撑。
②
统筹联动
最大化社区空间价值效用
打破社区行政管理边界,统筹三个社区构成的空间单元,立足社区地处两大核心商圈之间的区位优势,通过将棚改、旧改、治违、除危等多项工作打捆推进,破除安全隐患、路网梗阻和私搭乱建,率先打通串联两大商圈的核心步行廊道。结合拆违后可利用空间及核心步行空间,居中建设服务于三个社区的党群服务中心、社区客厅、卫生服务站、食堂、社区公园,形成“社区公共服务核”,全面补齐公共服务设施短板。
居民在社区食堂前闲聊(资料图)。曹鸣鸥 摄
沿廊道系统推进老旧住宅立面维护、管网下地、消防设施补齐、人车空间整治、夜间照明完善、公共用房挖潜等综合环境整治提升工作,带动廊道两侧的社区菜市场和底层商业自主更新提质,全面提升社区公共服务、商业服务功能,有效提升社区活力,切实增强居民获得感和幸福感,并为社会资本引入和社区长效运营奠定良好基础。
③
精雕细琢
营造人文自然共融的宜人社区环境
以保留城市文脉为导向,以留住原居民和原生态为目标,注重传统格局与既有街巷肌理保留,细致梳理片区内老建筑、老字号、老树木等各种承载居民记忆的载体,着力营造新老和谐的社区新空间。
民主村的标志红砖房与盛开的苦楝花构成一道美丽风景(资料图)。曹鸣鸥 摄
改造升级公共空间。结合“公共服务核”修复建设内部排洪渠及活动场地,在提升安全韧性和落实海绵城市建设理念的同时,拓展居民日常亲水活动空间。细致梳理社区内每一棵树木,尽可能保留胸径20厘米以上的大树,采用“一树一景”的设计手法,与场地内坡坎崖现状地形要素相融合,植入活动与游憩设施,打造特征与记忆兼备的公共空间,打造居民玩耍、交往、跳舞的活力场景。
营造良好文化氛围。保护利用既有建筑、苏式历史建筑,打造志愿者服务站、社区会客厅,结合社区老字号保护、建设厂历史保存等社区文化遗产保护工作,加强社区文化建设,通过在入口处设置建设厂历史展示墙、节点处加挂特色标识、有限度的整治老店铺店招等方式,在留存居民记忆的同时,提升社区文化氛围,获得居民和游客的充分认可。
④
智慧引领
探索社区服务治理新格局
结合居民诉求,以“实用、管用、好用”为导向,建设“云上民主村”数字化管理服务平台,创建“渝快智治”“渝见邻里”“山水宜居”等九大应用场景,将居民、物管、社区、志愿者和商家连接起来,用掌上生活、线上办公实现“云上共治”“云上服务”“云上监督”等高效、便捷的智慧化管理,为基层社会治理智慧化提供保障。
快闪广场上的民主村标志格外醒目(资料图)。曹鸣鸥 摄
“云上民主村”小程序作为面向社会公众的互动参与平台,按照游客、居民、商户、工作人员等四类角色设置不同管理权限;涉及公开类、服务类、工作类、商圈经济四项内容,涵盖我求助、提建议、教育就业、健康生活等30余项线上功能。
居民通过微信小程序即可实时掌握社区当前的温度、湿度、空气质量、停车场剩余车位数以及相关政策,并能对社区家庭医生、物业服务、保洁维修等服务进行一键查询预约。
云上民主村小程序封面截图
在数字平台的支持下,民主村社区积极探索党建引领的社区治理新格局。以红色管家党群服务中心为核心,由社区党委、区商圈办项目党支部、城市更新公司项目党支部、非公党组织引领辖区n个党小组,形成“1 4 n”共治模式。同时创新基层党组织设置方式,形成以“街道党工委一社区党委一网格党支部一党员楼栋长一党员中心户”为基本框架的党建网格化组织体系,以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直达服务群众的“神经末梢”。
通过数字平台,民主村着力打造“智管 自管 城管 物管 商管”的一体化管理模式。社区管理上,社区工作人员与社区老党员、老干部、积极分子等“中坚居民”充分联动,让居民成为公共事务支持者、矛盾纠纷调解者、社区管理热心人和社区服务志愿者,真正地参与到社区治理中,实现“小事不出社区、大事不出街道、难事不上交”的良好自治氛围。
城市管理上,通过数字平台报点、反馈等方式,常态化推进老旧街区城市市容、环境卫生和公共秩序整治,不断推动城市管理与市民生产生活需要精准对接。
物业管理上,通过引入专业化物业管理团队,提供清扫保洁、垃圾分类等常态服务,并在平台app中增设家政服务、水电维修等个性化服务,全面提升精准服务水平。
商户管理上,在推进商业载体建设规模的同时,依托平台推动商业消费服务与居民需求相融合,鼓励街坊老店与新兴业态线上线下相结合,以数字化手段共同提升社区商号知名度,支撑社区长效运营。